
四德教育是指什么?
“四德教育”是指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1、社会公德教育 社会公德是青年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社会公德教育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鼓励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2、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教育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鼓励公民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3、家庭美德教育 家庭美德教育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家庭美德教育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鼓励公民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4、个人品德教育 个人品德也是所谓的个人私德,一般指个人私生活中的行为及个人的品德表现、生活习惯和作风等。个人品德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所以教育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的消亡而消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2、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简单可以理解为,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有不同的特点的,比如在汉朝的时候,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现代社会我们推崇素质教育。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
四德指的是哪四德?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言、容、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言”,要有知识修养,言辞恰当,语言得体;其次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最后是“工”,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习俗之一,“三从”与“四德”的合称。“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顺从、跟从”之意,而是“辅佐、辅助”的意思。即未嫁的时候,听从家长(父亲)的教导,出嫁之后,辅佐丈夫持家执业,丈夫不在了,抚养教育抚养子女成人,引导、尊重子女端正生活理念。
在四德教育中,社会公德要突出“爱心”,以互助互爱为目标,广泛开展什么活动,
一、加大宣传力度 二、开展实践活动( “礼仪工程”、“诚信工程”、“和睦工程”、“爱心工程”等) 大力倡导以“知义明礼、互助友爱、和谐相处、遵纪守法、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建设,在全社会开展现代文明礼仪实践活动,引导人们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动全社会形成民族团结、公平正义、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文明风尚,使每个公民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实现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态环境、生活质量为主要标志的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努力培育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三、建立约束机制 规范行为,强化意识,提高素质。 四、常抓不懈、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