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者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迷茫者 > 职场 > 正文
四川省隆昌县简历
四川省隆昌县简历
提示:

四川省隆昌县简历

隆昌县 隆昌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腹部,川渝两省市交界处,古有“北接秦陇、南通滇海、西驰叙马、东达荆襄,以弹丸而当六路之冲,扼川南而通四面八方”之称,是川、滇、黔、渝重要物资集散地。隆昌古为隆桥驿;明隆庆元年(1567年)置县; “中国石牌坊之乡”、“青石文化城”。

隆昌县,位于四川东南部,属浅丘区类型县,县政府设于金鹅镇,距成都210千米。2008年,全县辖2个乡16个镇,幅员79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9.5万亩,与上年持平,基本农田31.5万亩,森林覆盖率26.1%。年末总人口77.73万人增0.6%;人口出生率9.59‰;人口自然增长率4.75‰。隆昌是国家级水禽基地县,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是省级农业产化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试点县,是中国石牌坊之乡。   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74亿元,增15.3%。第一产业增加值15.6亿元,增5.4%。农、林、牧、渔之比为30.1∶0.8∶61.9∶7.2;第二产业增加值47.32亿元,增20.1%(工业增加值44.2亿元,增42.9%);第三产业增加值21.82亿元,增12.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2%、68.6%和25.2%。乡镇(中小)企业增加值55.6亿元,增19%,从业人员53 543人。农民人均纯收入4409元,城乡之比为2.5∶1,劳务输出213 260人,收入132 100万元。   全县粮食总产量24.76万吨,增11.2%;油料作物产量0.83万吨,增18%;水果产量2.2万吨,增14.9%;蔬菜产量18.32万吨,增7.4%。出栏肥猪70万头,增6.62%,肉类总产量6.76万吨,增8%;蚕茧产量430吨,增0.2%。水产品产量 1.8万吨,增24.6%。良种覆盖面种植业90%,畜牧业45%,渔业(水产品)为65%;无公害农产品覆盖面种植业为30%,畜牧业为65%,渔业(水产品)为40%;订单农业覆盖面种植业为40%,畜牧业为10%,渔业(水产品)为20 %。   公路通车里程1421千米,其中:乡村公路1158千米,密度1790 米/平方千米,18.3千米/万人。农话总数61 510户,增7.2%,占全市的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7亿元,增2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亿元,增37.6%;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47亿元,增11%;全年农业投入1.25亿元,占支出的14.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5.32亿元,比年初增24.52%。各项贷款余额19.05亿元,比年初减4.08%,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贷款26 943万元。全年农业保费收入4923万元,增82.5%,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336万元,增128.6%。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省级、市级分别为1个、3个、12个。   普通中学35所,在校生34 284人;小学125所,在校生44 536人;7~12岁正常儿童入学率达100%。全县有影剧院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8个,公共图书馆藏书65.5千册。全县医院、卫生院26个,床位1541张,卫生技术人员1752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614 510人,参保率达97.65%,农村低保19 000人,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参保84 326人。   全面完成了林权制度改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6万亩。天保工程:继续执行“山上管严、山下搞活”的政策,严禁采伐天然林,停止一切审批砍伐指标,林木实行常年保护,并按照要求将204 980亩森林管护任务分解到人头,进行责任制管护,有力地推动了天保工程向着预期的目标进行;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生态公益林建设任务4000亩,人工植苗造林、封山育林各2000亩,占任务100%。全年义务植树80万株,新育苗193亩,培育各类苗木360万株。[1]   水禽产业:形成了以隆昌禽苗市场、都英羽绒为龙头,集水禽养殖、孵抱、育雏、禽苗销售、肉禽及羽绒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全年出栏小家禽畜1063.74万只。   水产产业:成功推广了“稻稻鱼”、“稻鱼鸭”、“鱼鸭混养”、“休稻养鱼”四种模式,构建了鱼苗繁育、稻田养鱼和水产品批发的产业体系,全县放养鱼水面12万亩,水产品产量1.8万吨,是全省万吨渔业大县。   生猪产业:形成了“企业+基地+大户”的产业模式,以维尔康动物药业、普嘉特饲料、圣乐种猪场等为龙头,完善了从选育、配种、仔猪繁育到饲料加工的产业链条;全县年出栏肥猪70万头。   蚕桑产业: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以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银华公司为龙头,完成了栽、养蚕、缫丝、织绸的产业链条;建成优质蚕桑基地4万亩,年发蚕种2.5万张。   麻竹产业:形成了以县、乡两级竹业协会为纽带,以全县和周边县(区)6万亩基地为载体的“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全县栽种麻竹3万亩,年产竹笋1.5万吨,销售竹叶300吨。鐧惧害鍦板浘

隆昌县的著名人物
提示:

隆昌县的著名人物

黄复生隆昌县龙市镇人,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1905年在日本东京参加孙中山先生建立的同盟会。民国时期,历任国民政府参议员、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立法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兼政务官惩戒委员、国民政府顾问、总统府国策顾问。1938年10月在重庆逝世,后追授为陆军上将。 曾琦隆昌县响石镇人,生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1919年赴法国留学,1923年在巴黎组建国家主义青年团,1924年回国。1929年国家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青年党,曾琦为青年党主要领导人。1945年12月,曾琦任青年党主席。曾琦历任国民政府参议员、国民政府委员、总统府资政。1949年旅居国外。1960年病逝。郭尚平隆昌县云顶镇人,1930年出生,著名渗流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郑皆连隆昌县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副厅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马远良隆昌县人,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第一位水中兵器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有17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及部级奖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叶顶峰隆昌县胡家镇人,1983年高考获四川省理科状元。中国科技大学毕业,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荣志隆昌县人,毕业于北京理工学院,后留法并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主要进行高能物理研究,在等粒子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被评为“全国十佳中青年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肖体俊隆昌县人,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她从事数学理论研究,主持过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论文70多篇,在德国出版英文专著一部。曾应邀到英、德、意、比等国知名大学讲学,并担任美国著名刊物《数学评论》的评论员。1992年被评为中国科协“十大杰出青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李秀钧隆昌县响石镇人,1956年考入四川医学院(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毕业后留校从事内科临床医疗工作。1980年赴美留学,1982年回国后历任华西医学院内科副主任、内分泌科主任、糖尿病胰岛素研究室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吴敬平隆昌县界市镇人,因其曾培养过五个乒乓球世界冠军(王皓、马琳均为其弟子),被外国媒体成为中国乒乓球“金牌教练”,1972年1月份进入四川省体工队,1991年8月1日调任为国家乒乓球队男子队教练至今,为中国乒乓球的辉煌做出了巨大贡献。罗平亚四川隆昌人,油田化学专家,教育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3年毕业于四川石油学院(即今西南石油大学)钻井专业,1990.11-2005.09任西南石油学院院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