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江堰十大景点
都江堰十大景点: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等。 伏龙观原有殿宇两重,清同治间建成李冰殿,共有主殿三重。前殿陈列着1974年修建外江节制闸时从河床中挖出的李冰石刻像,高2.9米,重4.5吨。石像造于东汉灵帝初年,距今已180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圆雕石像,非常珍贵。 建筑特征 前殿陈列着1974年修建外江节制闸时从河床中挖出的李冰石刻像,高2.9米,重4.5吨。石像造于东汉灵帝初年,距今已180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圆雕石像,非常珍贵。后殿陈列有都江堰灌区的电动模型。伏龙观的左侧是宝瓶口,江水奔腾澎湃,气势磅礴。 观后最高处建有观澜亭,两层八角,凭栏远眺,可见鱼嘴、索桥及岷江激流、西岭雪峰。1973年重建了庙前带江亭等建筑,近年来,新辟了花榭等,方便了游客观赏“离堆锁峡”风光。
都江堰必去十大景点
都江堰必去的十大景点有:宝瓶口、鱼嘴分水堤、飞沙堰、二王庙、青城山、水利工程、伏龙观、安澜索桥、卧铁、都江堰城隍庙。 1、宝瓶口:宝瓶口是进入都江堰景区的第一个水利工程,用以严格控制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流量。因从处看像瓶口,故而得名,亦取“保佑平安”之意。俯瞰宝瓶口最好的位置是伏龙观顶层,可观涛涛江水穿过宝瓶口的盛景。 2、鱼嘴分水堤:鱼嘴分水堤又称“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包括百丈堤、杩槎、金刚堤等一整套相互配合的设施。其主要作用是把汹涌的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3、飞沙堰:飞沙堰溢洪道又称泄洪道,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中第二大主体工程。通过巧妙的设计,可以疏通洪水、分流,还具有强大的排沙石功能,能将流入内江的沙石再排除出去。 4、二王庙:二王庙是通往都江堰鱼嘴的必经之地,为了李冰父子的丰功伟绩而建造的,在大殿东侧有一座临崖悬空的吊脚楼,丛荫清凉,走累了可在此歇脚饮茶。 5、青城山:一个“幽”字,几乎概括青城山的特色,所以青城山的品牌标识,以“幽”字为主形态,结合了三柱香和山字,传递出青城山为道教名山的涵义和青城天下幽的特色。这里风光幽静,深处神秘,随意转头都是美丽的画面。 6、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7、伏龙观: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其下临深潭,传说因李冰父子治水时曾在这里降伏孽龙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 8、安澜索桥:安澜索桥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横跨内外两江,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古名“珠浦桥”,宋淳化元年改“评事桥”,清嘉庆建新桥更名为“安澜桥”。 9、卧铁:卧铁是埋在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也是内江每年维修清淘河床深浅的标志。相传李冰建堰时在内江河床下埋有石马,作为每年淘滩深度的标准,后来演变为卧铁。现有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朝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 10、都江堰城隍庙:都江堰城隍庙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幸福路,坐落在玉垒山南麓、都江堰景区旁玉垒山广场北侧。城隍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宝瓶口百度百科-鱼嘴分水堤百度百科-飞沙堰
翠月湖的简介
翠月湖英文简称(Jade Lake)翠月湖位于青城山山麓的岷江河畔,距都江堰8公里,距青城山9公里,依山傍水,翠林环绕,空气清新,气候宜人,仿佛一颗碧绿的钻石嵌在成都至九寨沟黄金旅游线上。翠月湖总面积800余亩,其中湖泊面积200多亩,森林、果园、草坪约500多亩。当微风轻拂时,湖面碧波万径,绿柳、红树都投影进了这明镜般的胸怀,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除了美丽的景色,这里长年居栖着成群的白鹭鸟,白天在湖面觅食戏水,在森林中依偎而歇,是川西地区少见的自然景观。绿色、生命与自然滋润出中华气功之源,一些气功师曾来此地采气试功效果颇佳,翠月湖又是一个休养生息的好地方。 翠月湖占地800亩,内有森林150亩,湖泊200亩,草坪近200亩。宽阔的翠月湖水波飘渺,长年栖息着成群的白鹭。翠月湖已不再是公园了,五年多前,已被四川省电力公司(含党校)收购,成为其培训中心,不再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