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者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迷茫者 > 职场 > 正文
【九原郡@网站小助手】:今天助手分享的内容是——九边重镇在明朝时期具体指的是哪个地方,现在还存在吗?九边重镇,明朝时期,具体,哪个,地方,现在,存在,,,,,将详细内容整理如下: 九原文化的历史故事
九原文化的历史故事
提示:

九原文化的历史故事

历史沿革
战国,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后,九原是赵国最西部的一个建置,也是现九原区境内最早设置的行政建制。
秦朝,区境属秦九原郡管辖,郡治九原县(今麻池古城遗址)。九原郡辖境相当于今巴彦淖尔盟的临河县和五原县、今伊克昭盟的达拉特旗和杭锦旗,以及今包头市九原区所辖范围。
西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区境属五原郡管辖且是五原郡政治、经济中心。此前,区境一度为匈奴辖境。
元朔二年,汉将卫青、李恩出云中郡(治今托克托县北古城)进击匈奴,“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五原郡辖16个县。其中有4一个县在今九原区境内。九原县为郡治,在今麻池古城;五原县,今哈德门古城;固阳县,今古城湾古城;临沃县,遗址不详。
新(8一23年),改五原郡为获降郡,区境为获降郡所辖。九原县为成平县、五原县为填河亭、 固阳县为固阴县、临沃县为振武县。
东汉建武元年至建安二十年(25—215年),区境仍归五原郡管辖;建安二十年至建安二十四年(215一 219年),区境为新兴郡管辖。
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东汉政府“省云中、定襄、五原、朔方郡,郡置一县领其民,合为新兴郡,属并州。”东汉初,从建武五年到十六年(29一40年),区境曾在卢芳割剧政权的控制之下。卢芳,今宁夏同心县人,自称是汉武帝曾孙,于建武五年,割据五原、云中、朔方、定襄、雁门五郡称帝,都九原县。建武十六年降汉。
三国时,未在区境设立建制。220年,鲜卑拓跋部在首领力微率领下人居九原地区。
西晋时,区境为鲜卑人牧地。
东晋时,鲜卑人曾两度建国。咸康四年至太元元年(338—376年),拓跋首领什翼键建立代国(所辖范围相当于今内蒙古中部和晋北地区)区境是代国的一部分。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年),鲜卑拓跋 建立北魏,定都盛乐(今呼和浩特市的和林格尔县北土城子 ),区境成为北魏辖地。延和初年(432年),拓跋焘在阴山设置六镇,以防柔然侵入,区境位于六镇之一怀朔镇的南部。正光五年(524年),怀朔镇改为朔州,区境为朔州管辖。
隋朝,开皇元年至五年(581—585年)区境为隋五原郡辖境。之后,区境一直为突厥族的牧地,直到唐朝景龙二年(708年)为止。120多年里,这一带呈现一派“人民羊马,遍满山谷”的景象。
之后,归唐关内道丰州中受降城(今敖陶窑子古城)管辖。景龙二年,唐朔方军总管张仁愿“於河北筑三受降城,首尾相应,以绝其南寇之路”。中受降城即在现九原区境内。其间,开元十年至天宝八年(723—750年)安北都护府设在中受降城。
宋朝,区境大部归西夏(1032 一1227年)黑山威福军司管辖。西夏和辽国的国界线遗址就在今沙尔沁村东。
元朝,区境归大同路云内州管辖。云内州农业、陶瓷业发达。元诗人刘秉忠有诗描绘云内州的风光:“出边弥弥水西流,夹路离离禾黍稠。”
明朝,洪武无年至宣德十年(1368一1435年),区境归明东胜卫管辖。宣德十年以后,直到明亡,区境为蒙古土默特部的牧场。
清朝,区境分属土默特右翼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管辖。同时,区境还先后受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旧城)、萨拉齐厅、五原厅节制。境内出现一地二治、蒙汉分理的格局。
清时,今兴胜镇乌拉特后旗(东公旗)管辖;今新城、麻池等归乌拉特中旗(中公旗)管理;今哈业胡同、哈业脑包、哈林格尔等镇、乡归乌拉特前旗(西公旗)管理;今古城湾、沙尔沁、沙木佳等乡、镇为土默特右翼旗六甲之地。境内汉民事宜,雍正元年(1723年)归归化城理事同知(正五品)管辖,乾隆四年(1739年)改由萨拉旗协理通判(正六品)管理。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由萨拉齐理事厅管辖。光绪十年间(1884年),理事厅改称抚民理事厅。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又增设五原抚民理事厅,五原厅治隆兴长,寄治包头镇(今东河区)。萨拉齐、五原二厅以东河区西脑包大照壁为界。从此,境内西部的汉人事宜改由五原抚民理事厅管辖。
1912—1923年(民国元年至民国12年),境内仍沿袭清朝建置,未作大变动,只是改厅为县,设知事,废同知;土默特旗改都统为总管(委任),乌拉特三旗仍设扎萨克(世袭)。其时,区境东部受土默特右旗和萨拉齐县管辖,中西部为三公旗和五原县节制。而五原、萨拉齐二县在1914年(民国3年)以前隶山西省,之后受绥远特别行政区管辖(民国17年,绥远特别行政区改称绥远省)。
1923一1926年(民国12年至民国15年),区境大部由包头设治局管辖,东部仍由萨拉齐县节制。民国12年3月,平绥铁路通车到萨拉齐县包头镇,包头镇始和萨拉齐县分治、析萨拉齐县磴口以西、五原县西山咀以东设包头设治局。
1926年1月至1937年12月(民国15年1月至民国26年12月),区境大部受包头县节制,最东部仍由萨拉齐县管辖。
1945年8月至1946年 2月(民国34年8月至民国35年),区境归包头市政务委员会和萨拉齐县管辖。
1946年2月至1949年12月(民国35年2月至民国38年12月),区境分属包头市、包头县、萨拉齐县管辖。1946年(民国35年)绥远省政府撤销包头市政务委员会,分设包头市和包头县。1947年2月(民国36年2月)包头市和包头县又合署办公,市长兼任县长。

九边重镇在明朝时期具体指的是哪个地方,现在还存在吗?
提示:

九边重镇在明朝时期具体指的是哪个地方,现在还存在吗?

九边重镇是明朝时期在边境防线立了九个军事重镇,也是古代长城又一次伟大的防御工程。那么你知道明代九边重镇分别是哪些地方吗?下面将为大家说说明朝九边重镇指的哪九个地方?  公元1368年明朝建国,其后百余年间,退居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伺机南下,成为明代的严重边患。明朝统治者不得不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宣府、蓟州、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九个边防重镇,史称九边重镇。是明朝同蒙古残余势力防御作战的重要战线。 辽东镇 总兵初驻广宁(今辽宁北镇市),隆庆后冬季驻东宁卫(今辽宁辽阳市)。管辖的长城东起丹东市宽甸县虎山南麓的鸭绿江畔,西至山海关北锥子山,全长970余公里。 蓟州镇 总兵初驻桃林口,后移迁安寺子峪(也称狮子峪),天顺年又移三屯营(今河北迁西县境内)。管辖的长城最初东起山海关,西至镇边城(原名灰岭口),自增设昌平镇后,西改至慕田峪(今北京怀柔区境)。管辖的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慕田峪,全长880余公里。 宣府镇 总兵驻宣府卫(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县)。管辖的长城东起慕田峪渤海所和四海治所分界处,西至西阳河(今河北怀安县境),全长510多公里。 大同镇 总兵驻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管辖的长城东起镇口台(今山西天镇县东北),西至鸦角山(今内蒙古清水河县口子村东山),全长330多公里。 太原镇 总兵初驻偏头关(今山西偏关县),后移驻宁武所(今山西宁武县)。管辖的长城西起河曲(今山西河曲县旧县城)的黄河岸边,经偏关、老营堡、宁武关、雁门关、平型关,东至太行山岭之真保镇长城,全长800多公里。因该镇在大同、宣府两镇长城的内侧(南边),故又称为内长城,而偏头、宁武、雁门三关也就合称为内长城的外三关,在东边的蓟州镇与真保镇的居庸、紫荆、倒马三关就为内三关。山西镇长城城墙多为沉重大石。 延绥镇 总兵初驻绥德州(今陕西绥德县),成化以后移治榆林卫(今陕西榆林市)。管辖长城东起黄甫川堡(今陕西府谷县黄甫乡),西至花马池(今宁夏盐池县),全长880多公里,在大边南侧另有二边,东起黄河西岸(今陕西府谷县墙头乡),曲折迂回,西至宁边营(今陕西省定边县)与大边墙相接。延绥镇长城遗迹多被积沙掩埋,局部地段被推平做了公路,尚有夯土墩台存在。 宁夏镇 总兵驻宁夏卫(今宁夏银川市)。管辖长城东起花马池,西至宁夏中卫喜鹊沟黄河北岸(今宁夏中卫市西南),全长约1000公里。宁夏镇长城遗迹大部分埋于流沙之中,仅贺兰山段石砌城垣有断续残存,并保存一段因断层地震活动而造成的错位现象。 固原镇 总兵驻固原州(今宁夏固原市)。管辖长城为东起延绥镇饶阳水堡西界,西达兰州、临洮,全长约500公里。明后期改线重建,西北抵红水堡西境与甘肃镇松山新边分界。固原镇长城遗迹除景泰县境的松山新边保存较完整外,其余地段城墙圮坍严重,仅保存夯土。 甘肃镇 总兵驻甘州卫(今甘肃张掖市)。管辖长城东南起自今兰州黄河北岸,西北至嘉峪关讨赖河一带,全长约800公里。甘肃镇长城遗迹,虽经风沙剥蚀堆埋,仍大段保持连贯的墙体,在山丹境内还保存着一段两条间距10余米的平行墙体。 昌平镇 总兵驻昌平(今北京昌平区)。管辖的长城是从原蓟州镇防区划出的渤海所、黄花镇、居庸关、白羊口、长峪城、横岭口、镇边城诸城堡长城线,其东北起于慕田峪关东界,西至紫荆关,全长230公里。 真保镇 总兵驻保定,管辖的长城北起紫荆关,经倒马关、龙泉关、娘子关、南至故关,全长39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