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问现在做什么行业最赚钱?
1. 电商 电商行业一直以来都有很好的发展趋势,虽然说现在电商法的实施,让整个电商平台越来越严格,但是也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市场。现在的电商平台越来越多,大家可以选择的平台也很多,甚至可以自己做一个新的平台,像拼多多一样,找到突破点,成功上市。 另外,微商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特别是宝妈们,在带小孩的同时,赚钱外快,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用手机和客户沟通交流,或者是创建微信群,做好群内营销。只要找到方法,有客源了就很有发展空间哦。 2. 新零售 新零售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这个新零售的概念是马云提出来的,新零售模式也将是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线上和线下双管齐下,将大大减少囤货量。现在新零售还是起步阶段,还处于布局的阶段,创业者们可以抓住这个风口。 3. 知识付费 现在的社会,内容产出很多,抄袭成风,这就导致了优质的内容被埋没,对于优质原创者来说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情。如果通过知识付费,一方面可以帮助作者保护版权,另外一方面大家在选择内容的时候,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去挑选,用金钱买到更多的技能和干货,提升自己的技能。未来,知识领域所涉及的范围会更加宽广,大家的机会也会更多。 4. 养老 不管是谁,不管在哪个国家,养老对于国家、对于个人都是一个很有压力的问题。面对如此严峻的问题,大家肯定都想着有项服务或者是产品帮助解决,所以说养老行业可以说是一个创业蓝海行业。 选择什么行业除了知道最近的热门行业以及有前景有发展的行业,是否适合自己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好的项目可以事半功倍,希望大家在选择之前多做思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投资项目,降低风险。
现在做什么行业最赚钱?
融分析师(CFA)
2013年“最赚钱的40家公司”前10%全是商业银行。2014年半年报表显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3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均上千亿元。
金融分析师是一批接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优秀金融理论,经过专业认证的高级金融人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不断涌现,金融分析师这一类人才将十分抢手。以上海为例,未来2年上海对CFA的需求是3000人,而目前上海拥有CFA资格只有30人左右。所以高薪在所难免。
移动互联网行业
网商是指运用电子商务工具,在互联网上进行商业活动的个人,包括企业家、商人和个人店主。从2004年有此概念以来,“网商”已经作为一个新的商人群体的代名词。这一群体不断壮大,也缔造了无数商业奇迹。未来中国哪个行业会“像子弹一样飞”,增长最快?据瑞士信贷公布的报告预测,可能是电子商务。也有数据显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是GDP的10倍,网上零售增长率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长。可见势头强劲,锐不可当。
配镜行业
“比如在我们这里一款眼镜批发价是100元,零售价是180元,而眼镜店则要300元以上。”一位批发商说道。据了解,批发商所说的那款眼镜在大型供货商那里的供货价格是35元。
江阴的眼镜店一般开在闹市、学校旁边,验光、配镜一条龙服务,镜框的“材质”拉开了眼镜的价格差距,也是配镜行业最大的利润空间,谁不想镜框轻、更轻、再轻呢……价格自然是贵、更贵……
墨镜的油水简直能腻死销售商,款式多得让你眼花缭乱,只要你想要,价钱上不封顶!
打扮用品
男士也许该怀疑,大宝是暴利产品吗?NO.这里的打扮用品是指进口高端产品。SK-II著名的神仙水在中国零售价格为560元,而其制造成本仅为群众币6.5元。惊讶么?就算研发成本都加进去,每单只成本也不超过群众币10元。资生堂650元/50克的眼霜连包装成本也只有10元不到。而欧伯莱那些150元左右的低端眼霜成本仅在3元左右。呵呵女士们,现在不再认为你们往脸上涂抹的是什么高科技产品了吧?在这里,女士是第一受害大头!
家政中介行业
月嫂、保姆中介公司,用半个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介绍一个保姆就收取数百元的利润,绝对暴利。中介公司一开,那些想找工作的阿姨、大妈蜂拥而来,然而雇主并不都是一次就能找到一个满意的服务对象,只要介绍成功,中介公司都要收钱,之后频繁更换,有的可能一个月协议期还没到就要换,而每换一次就要收一次的钱,冤枉钱花出去不少,依然没有找到合适人选的不在少数。
保姆的经验全凭家政公司随口编造,要有经验的就要工资高、抽成高,家政公司基本没有把保姆当人看待,而是把保姆当做商品看待,介绍成功了,就好像是把商品卖出去了,利润就到手了。
他是公认的烂片之王,如今却成为香港电影的遮羞布
2017年的国庆节,有一部电影在上映之前就被许多人认为绝对是"年度大烂片"、"又在消费情怀"; 上映之后票房和口碑却一路逆袭,最终荣登国庆档票房亚军。 这就是香港导演王晶的电影《追龙》,从不被看好到票房口碑双逆袭,公认的"烂片之王"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扬眉吐了一口气。 6月6日,王晶导演的《追龙2:贼王》将要上映,这一次将会是包括梁家辉、古天乐等四位影帝同台飚戏,想想就觉得过瘾。 《追龙1》是取材于香港曾经叱咤风云的"五亿探长"吕乐和"四大黑道家族"之一的吴锡豪,影片中二人结下生死之交,多次出生入死,而不是传统意义上壁垒分明的黑白对抗; 《追龙2》同样取材于真实人物——"世纪悍匪"张子强。 这个在上世纪90年代横行于香港和内地的悍匪曾实施多起震惊世人的犯罪行动,其中包括绑架李嘉诚的大儿子并勒索10亿元得手; 1998年张子强被逮捕,并被判处死刑,这个威风八面的罪犯也在枪声中结束了罪行累累又富有传奇的一生。 两部《追龙》都取材于真实人物,都致力于真实场景的还原和传奇人物的塑造,而不是王晶最擅长的浮夸风格; 张子强在影片中的角色将由梁家辉扮演,从预告片呈现出的信息来看,又是一场黑白双方腥风血雨的厮杀。 认真拍电影的王晶还是非常靠谱的,90年代导演的《整蛊专家》、《九品芝麻官》、《赌神》、《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都是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代表; 即使到21世纪,也有《黑白森林》、《金钱帝国》、《大上海》等拿得出手的作品; 但再看王晶的另一张导演作品名单:《澳门风云》、《王牌逗王牌》、《降魔传》、《嫁个100分男人》······ 每一部都不缺乏明星大腕的倾情加盟,票房也是稳赚不赔,但却总是与"烂片"断不开关系; 简直是天壤之别,一个是无数影迷的"必看经典",一个是所有人认可的"烂片集中营"; 也许是王晶意识到再这么下去迟早会有玩不转的时候,这才有了踏踏实实拍出来的《追龙》。 许多人在看完《追龙》后,纷纷感慨本片有真正港片所蕴含的味道; 的确,《追龙》给人的整体感觉是一种弥漫着港式气息的"枭雄片", 不是讲黑白双方的正邪较量,而是残酷的江湖中弥足珍贵的兄弟情 。 雷洛和跛豪,一警一匪,按阵营来分是对头,但两人偏偏结下生死之交,有钱一起挣有难一起上; 在九龙城寨跛豪为救雷洛二人结缘,到最后雷洛为救跛豪不惜打伤自己,二人的情谊被时代的变迁裹挟,最后被金钱和仇恨冲散在70年代的廉政风暴中。 警与警、匪与匪、警与匪,三组关系里都有兄弟之间的义薄云天,不论是黑是白,是善是恶,"兄弟"对他们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跛豪的一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又道出本片不可避免的宿命感。 所有的这些给人带来的都是港片所具有的"独特风味",这一次王晶回归自己的初心,回归到曾让自己声名鹊起的黄金时代。 不错,现在的港片确实是没落了,没有群星璀璨的交相辉映,没有眼花缭乱的电影种类,更重要的是如今的港片更多的是缺少那种"味道"; 作为亚洲乃至世界电影产量最大的地区之一,香港电影曾是一个标杆,一个神话; 但八九十年代的辉煌繁荣如今看来更像是一时灿烂的烟火,就像香港电影最爱表现的"宿命感"一般,香港电影的衰落看似意外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年产量的激增对于市场无疑是超负荷的运转,看似完备的电影工业却缺乏系统的运作和后备力量的培养,这为日后香港电影的萎缩埋下最初的伏笔; 90年代后期香港的经济危机、97回归等事件进一步削弱香港电影的发展力量,好莱坞大片在全球的火速风靡顺势给香港电影重重的一击; 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大陆市场的潜力,纷纷"北上",把自己的毕生所学奉献给内地的电影事业,而香港电影此时也正式宣告进入"告急"状态。 林青霞、张曼玉、王祖贤、张敏等人逐渐淡出影视圈,宣布息影; 张国荣、梅艳芳先后离世成为香港电影界无法弥补的损失; 陈可辛、吴宇森、杜琪峰、成龙、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黄金一代的电影人越来越多的加入"合拍片"的阵营当中; 一时间,香港电影的中坚力量大量流失,新生力量储备严重不足,资金几乎都流向资源丰富的内地市场,纯粹意义上的香港电影就在一片哀鸣中凋零。 如今的香港电影市场,俨然成为好莱坞的天下。 而《追龙》、《无双》等片的出现就像是香港电影的一块遮羞布,我们可以从中窥看到港片的过往,知道现在的香港电影还没有真正死去,港片的精神还没有消亡。 而且,近几年的港片也有一丝丝复苏的迹象。 商业大片有《追龙》、《树大招风》、《无双》以及还未上映的《风再起时》、《风林火山》、《扫毒2》等大制作; 文艺片也是全面开花,有《一念无明》、《幸运是我》、《黄金花》、《翠丝》等佳作,以及未上映的《热血合唱团》、《花椒之味》等。 盛极必衰是香港电影必然经历的命运,但衰到极点的触及反弹又何尝不会是香港电影日后的变化? 而对于目前正处于上升期的大陆市场,全年600多亿的票房固然值得庆贺,但香港电影的前车之鉴如同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切的繁华背后必然会有危机存在,不忘过去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就像冯小刚的《甲方乙方》中那句经典台词:"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黄金时期的港片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怀念它,但也绝不要沉湎于怀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