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特点

1、地方性:某种疾病在某一地区经常发生,无需自外地输入,这种情况称地方性。寄生虫病的流行常有明显的地方性,这种特点与当地的气候条件,中间宿主或媒介节肢动物的地理分布,人群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有关。 2、季节性:由于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候条件会对寄生虫及其中间宿主和媒介节肢动物种群数量的消长产生影响,因此寄生虫病的流行往往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如温暖、潮湿的条件有利于钩虫卵及钩蚴在外界的发育,因此钩虫感染多见于春、夏季节。 3、自然疫源性:有些人体寄生虫病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自然的传播,这些寄生虫病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家里的生蔬菜板要分开。 2、要用流动水冲洗蔬菜和水果,将上面的虫卵和幼虫冲洗掉,常规的84消毒液是不能把虫卵和寄生虫杀死的。另外就是每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都有特殊的感染方式,必须了解,比如河蟹、虾,可能会感染肺吸虫病。 4、在吃河蟹和虾的时候一定要做熟、做透,而不要吃酒腌的、醋腌的、盐腌的、芥末的,这些都叫生的。在吃牛肉的时候一定要吃全熟的,而不要吃烧烤、涮,这种称为半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寄生虫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血吸虫
2,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是哪三个?(如果确实是三个的话)
1)地方性—寄生虫病的流行和分布常常有明显的地方性。
2)季节性—有些寄生虫病的流行与季节有明显关联。
3)自然疫源性—在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区,有些寄生虫在脊椎动物之间传播,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寄生虫病,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这种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当人偶然进入这些地区,则可从脊椎动物传染给人。
3,我国五大寄生虫病病名及其病原生物
中国有五种主要寄生虫:疟原虫、血吸虫、钩虫、丝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 1、杜氏利什曼原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生活史分为两个阶段:先鞭毛期和后鞭毛期。前者寄生于节肢动物的消化道,后者寄生于哺乳动物或爬行动物的细胞,由白色蛆传播。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主要寄生于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常引起发热、肝脾肿大、贫血、鼻出血等全身症状。在印度,病人的皮肤经常有深色色素沉着和发烧。 2、钩虫 钩虫是钩虫的总称,其形态特征为口囊发育。在寄生于人类消化道的毛虫中,钩虫危害最大。由于钩虫寄生,可引起人体长期慢性失血,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贫血相关症状。 钩虫分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人类感染更为常见。据估计,全世界钩虫感染人数约为9亿。在中国,钩虫病仍然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 3、丝虫病 丝虫病是一种通过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寄生线虫。成人寄生于脊椎动物最后宿主的淋巴系统、皮下组织、腹腔和胸腔。雌性是卵生的,产生有或没有鞘的微囊。大多数微丝体出现在血液中,少数出现在皮内或皮下组织中。 幼虫在一些吸血节肢动物的中间宿主中发育。当这些中间宿主吸血时,被感染的成熟幼虫会从它们的喙中逃出并穿透皮肤。 4、血吸虫病 血吸虫分为血吸虫、双球菌、血吸虫和血吸虫。成虫寄生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并发育成成虫。 在血管中,又称为血吸虫病或血吸虫病。寄生人体的血吸虫有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间种血吸虫、湄公河血吸虫和马来血吸虫六种。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引起的血吸虫病是最普遍和最有害的。 血吸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血吸虫病在中国很普遍。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女性尸体和湖北江陵西汉男性尸体中均发现典型的日本血吸虫病卵(B.C163),证实中国血吸虫病流行2160多年。一年前。 5、疟原虫 疟原虫(Plasmodium)是一类最低等最原始的原生动物,它们的整个身体虽则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却是引起疟疾的罪魁祸首。 疟原虫种类繁多,遍及全球,但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在我国较常见的有三种:引起疟疾每隔一天发作一次的间日疟原虫;引起疟疾每隔三天发作一次的三日疟原虫;引起疟疾周期不规则的恶性疟原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大寄生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疟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