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带两个月大的宝宝有些什么注意事项
- 2,2个月婴儿应该如何进行早期教育与训练?
- 3,一岁四个月宝宝怎么教育?
- 4,正常婴儿一个月长几斤,怎样才算正常的呢?
- 5,正常婴儿一个月长几斤,怎样才算正常的呢?
1,带两个月大的宝宝有些什么注意事项

两个月宝宝护理
第二个月:
这个时期的婴儿会用心注意声音和语言。妈妈可以再用声响的玩具在孩子身旁摇动。他会随着声音,不断地追视发出响声的地方,如果同时再用一些语言逗弄他,他会很开心。也可以放一些轻音乐给孩子听,每天在孩子欢快时,反复给他听,可以增添他的欢乐情绪。这些都会使婴儿的大脑活动增强,促进智能发育。
发育指标:
逗引时会微笑,眼睛能够跟着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能够转头寻找声源,俯卧时能抬头片刻、自由地旋转头部,手指能自己展开合拢,能在胸前玩,能吸吮拇指。 养育要点:
1.逐步建立起吃、玩、睡的有规律的生活。
2.尽量多地与宝宝说话、唱歌、逗乐、让宝宝醒的时候处在快乐中,在不同方位用不同的声音训练宝宝的听觉。
3.天气好时带宝宝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观看周围环境,进行适当的日光浴。
4.可以让宝宝每天俯卧片刻。
5.悬吊鲜艳、能动的玩具,给宝宝看、触摸、抓握。 训练方法:
系统的育儿知识,科学的育才方法这一时期,要锻炼宝宝用眼睛注视。宝宝只要被妈妈抱起,就会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妈妈,妈妈说话,他就一直看着妈妈。这实际上是母子之间无声的交流,会使孩子更加亲近妈妈。为了锻炼孩子眼睛的灵活性,妈妈可以拿着玩具沿水平或上下方向慢慢移动,也可以前后转动。多给他看各种东西,便会使各种东西,便会使孩子更加欢快,从而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
多用声音和宝宝交流,宝宝高兴时,会发出咿呀之声。妈妈这时也应该用“啊!啊!咿!”等来回应宝宝。虽然这还不是说话,然而这是今后说话的第一步。宝宝用这种方式和母亲开始交流,慢慢地就会说出一个音的单字。
让宝宝听各种音乐。这个时期的婴儿会用心注意声音和语言。妈妈可以再用声响的玩具在孩子身旁摇动。他会随着声音,不断地追视发出响声的地方,如果同时再用一些语言逗弄他,他会很开心。也可以放一些轻音乐给孩子听,每天在孩子欢快时,反复给他听,可以增添他的欢乐情绪。这些都会使婴儿的大脑活动增强,促进智能发育。
让手指充分地活动。让婴儿活动手指也与大脑发育有关。这一时期的婴儿会逐渐对自己的手产生兴趣。有时会凝视自己紧紧握着的手,注意其他东西时,又会把手指松开,不要让衣袖把宝宝的手挡住,手的活动是下一步练习抓东西的基础,到了手能张开,握手,又能看自己手时,可以给他容易握的玩具玩,通过手握东西,促使手和眼的协调和发展。
特别建议:
宝宝的皮肤感觉很灵敏,你的爱抚会让他感到安全。
对于2个月的婴儿仍应继续坚持喂养,可以适当延长喂奶间隔,一般每4个小时左右喂1次,每天需要喂奶5-6次,每次哺乳的时间应控制在10-15分钟,不要因为宝宝的活动能力增加而使其养成吃吃停停的坏习惯。如果母乳不足而采取混合喂养时,最好每天早上、中午、晚上睡觉前以及夜里都要让宝宝吃到母乳。对于选用配方奶粉进行人工喂养的婴儿,此时所需的奶量可能会比新生儿期有大幅度的增加,但每次的喂奶量应控制在200毫升以内;对于选用牛奶进行人工喂养的婴儿,此时每天的总奶量不应超过800毫升。2个月的婴儿应继续加喂果汁和菜汁,每次20-30毫升,大约4-6匙,每天1-2次,同时浓度可以适当增加。同时,还应继续另喂鱼肝油,每天可给浓缩鱼肝油2滴,分早晚进行,每次1滴。
2,2个月婴儿应该如何进行早期教育与训练?
室内布置与综合感官训练
2个月的婴儿对周围的环境更有兴趣感了,他喜欢用目光追随颜色鲜艳明亮的玩具,特别是红色。对暗淡的颜色冷漠、不感兴趣,更喜欢立体感强的物体。
两个月婴儿的视觉与听觉比以前灵敏许多,此时,可以在孩子床的上方25~50厘米处,悬挂色彩鲜艳的玩具,如各种彩色气球、彩色布玩具、灯笼、哗啦棒、花手帕等,但注意不要总将这些玩具挂在一起,要经常变换位置,以免引起孩子的斜视。逗孩子玩时,可将玩具上下左右摇动,使孩子的目光随着玩具移动的方向移动,左右可达45度。这样做是促进孩子视觉发育的好方法,但应注意不要让强光直射孩子的眼睛。
为了促进孩子的听觉发育,可以给孩子多听音乐。当妈妈的也可以给孩子多哼唱一些歌曲,也可以用各种声响玩具逗孩子。声音要柔和、欢快,不要离孩子太近,也不要太响,以免刺激孩子引起惊吓。剧烈的响声,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刺激,而轻快悦耳的音乐,可使孩子精神愉快并得到安慰。每天给孩子做体操时,可以给孩子播放适宜的乐曲,优美的旋律对孩子的智力发育十分有利。如果孩子经常自己躺在一边没人理睬,对他的要求不主动理解,没有哄逗,就会影响其心理发育,表情会显得呆板,反应相对迟钝。
婴儿健身操
1.屈腿运动:两手分别握住婴儿的两个脚腕,使婴儿两腿伸直;然后使婴儿两腿同时屈曲,使膝关节尽量靠近腹部。连续重复3次。
2.俯卧运动;使婴儿呈俯卧姿态,两手臂朝前,不要压在身下,母亲站在婴儿前面,用玩具逗引孩子,孩子自然将头抬起。为了避免孩子劳累,开始一次只练半分钟,逐渐延长,一日一次即可。
俯卧不仅能锻炼颈肌、胸背部肌肉,还可增大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并能扩大孩子视野范围,从不同的角度视察到新的事物,有利于智力发育。
3.扩胸运动:婴儿仰卧,母亲握婴儿手腕,大拇指放在婴儿手心里,让婴儿握住。
首先让婴儿两臂左右分开,手心向上,然后左右臂在胸前交叉,最后还原到开始姿势。连续做3次。
3,一岁四个月宝宝怎么教育?
过了1岁半以后,宝宝就进入了所谓“第一反抗期”的时期。过去老实听话的宝宝,逐渐开始变得任性,经常说“不要”,这在父母看来,很难让事情顺利地进行下去。
“反抗”一词包含有“抵抗”的意思,宝宝并不是毫无道理地抵抗,其实他们是在坚持自己的主张。如果这些主张得以实现,对于宝宝“自我”的确立非常重要。
如果仔细观察这种状态下宝宝的举动就可以明白,这是宝宝有了自我主张的表现。例如,想要自己穿鞋、想要自己用筷子、想要自己洗碗等等,大都是坚持自己的主张。如果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四五岁宝宝,在这种情况下会说:“我自己穿鞋!”“我也想用筷子!”“我自己洗,不用帮忙。”等等,将自己的主张正确地传达给对方。但是,语言表达能力还相当贫乏的2岁宝宝只会说“不要”和“自己做”,很难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父母,而被误以为是在“反抗”、“任性”。
所以,宝宝这个时期的反抗表现,是宝宝自我发展的必经阶段,我们爸爸妈妈们应该正确地看待这一现象。尽量放手让宝宝自己动手尝试各种事物。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满足这一时期宝宝心理上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提高宝宝各个方面的能力。
人们在形容与孩子有关的东西时,通常用到词都是“可爱”,即便是喜欢破坏的孩子,也会被家长善意地称作“顽皮”、“淘气”,然而在英国,人们却用“可怕”来形容两岁的孩子。如今,“terrible twos”(可怕的两岁)更是已经成为英文中一个固定的说法。
之所以说这个年龄的孩子可怕,是因为他们在这时开始表现出与过去不同的特征,非常难缠,喜欢作对,万事都有叛逆倾向。因此,也有幼教专家把此阶段称为“人生第一青春期”,泛指一岁半到3岁之间。
2岁之前,孩子处于生理快速成长期,学习吃喝拉撒,爬坐立走,听音说话,欲求基本都能跟家长的意愿合拍。2岁左右以后,孩子会进入情感发展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具有独立做出选择的冲动。然而,限于他们不能像大人一样用语言表达,只能把喜怒哀乐写在脸上。他们经常会反抗大人的决定,天冷了不肯增加衣服;流感季节非要往人群里扎;家长变着花样做吃的,孩子却不领情,该不吃还不吃。
对此,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发展中心副主任医师闫琦表示,孩子在2岁左右表现出的“反抗精神”是他们必经的发育阶段,家长需要做的是正确疏导,而不是施以“管教”。
首先,家长要明白,孩子在2岁时,特别需要父母的情感支持,因此父母不要强制要求孩子“不准干什么”和“必须干什么”,而是要给他们一些选择机会。“比如给孩子补充维生素,不要简单地命令他们吃苹果,而是将香蕉、苹果、橘子、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的水果摆在孩子面前,让他们自行选择。”假如他们选苹果后又变卦了,家长也别急,因为这是孩子在学习如何做抉择。
其次,可以和孩子平等地进行“条件”交换。闫琦举例说,如果孩子在大风天非要出门,但又不想戴帽子。此时,家长就可以这样跟孩子说:“爸爸妈妈都答应带你出门了,你是不是也该答应我们戴上帽子啊?”给予孩子尊重,也教会他们尊重别人,可谓一举两得。
最后,家长要学会让步。闫琦建议父母们,如果孩子的行为与父母意愿不一致,但孩子也不会因此而遭遇危险、疾病等,最好能让孩子自己做主,父母没必要强加干涉。
国外的妈妈们当听到孩子对自己说“不”的时候会兴奋地跳起来,因为,她们认为这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标志(2岁左右),说明自己的孩子是健康成长的。而孩子唯唯诺诺、百依百顺并不是好现象,长大以后他可能会成为“问题”少年,用制造麻烦代替说“不”。
当听到自己的“小尾巴”对自己说“不”的时候,我们的妈妈不要有受伤或者失败的想法。
孩子的否定行为表明孩子开始产生自主意识,试图了解周围的环境,建立自己的好恶观念,表达个人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表现为孩子对妈妈的话说“不”。虽然孩子有“自我主张”是一件积极的事情,如果妈妈处理不好,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孩子产生反抗心理的原因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学习思考问题,开始形成自己处世的观点,并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这时,身体和动作的发育使他们可以通过动作表示反抗,抵制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虽然,独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但父母不要忘记,两岁左右的孩子还太小,不知道行为的后果,不能预见可能发生的危险。因此,除了保护好孩子的安全外,父母还应教他们学习考虑他人的感受,重要的事情一定得和父母商量。
二、怎样的反抗表现是“正常”的
在孩子独立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以下种种事情:
1、拒绝父母的要求;
2、和父母唱反调;
3、不理睬父母;
4、不要父母搂抱,不和父母亲热;
5、不呆在父母身边,从父母身边跑开。
从孩子一岁开始,这些事情就时有发生,在两岁左右更加频繁和激烈。这是因为他们的语言功能没有发育完善,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意思,因此不能完全执行父母的意思,而且,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所以,在父母会感觉,孩子是和故意他们对着干。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又会变得很“乖”,3-5岁的孩子记忆力增加,思维能力增强,他们通过倾听和使用语言来学习更多的东西,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三、帮助“反抗”幼儿度过反抗期
父母一定要记住:反抗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只有通过父母的帮助,孩子才能顺利度过反抗期:
1、情绪紧张的孩子更易反抗
在孩子疲惫和饥饿的时候,就该让他们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欢的零食,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而不是教他学习新东西或做事情。
周围环境的变换也会让孩子紧张,反抗心理加重。比如,当孩子生病时,通常他们的情绪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对着干,这时父母应理解孩子,在他生病的时候不妨多宽容他们一些。
2、保护孩子的安全
孩子的危险意识不强,因此,他们会做出一些可能会产生危险后果的行为,发现后,父母应立即制止,然后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沟通,让他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比如说,孩子在大街上跑得非常高兴,但可能被车子撞倒。你要告诉他:“妈妈不能让你在大街上跑,因为这里车子很多,如果被车子撞到,会受伤,非常疼。”
3、让孩子学会与人合作
举例告诉孩子,询问与命令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把书拿给我,好吗?”和“把书拿给我!”。还有,告诉孩子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点,你可以说“轻轻地拿起那个杯子”,不要说“不要把杯子打坏!”
4、父母的要求应合理
对小孩子来说,让他跟小朋友交换玩具比让他无偿地把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更容易。让孩子用语言表达要求,但不能纵容他的不良习惯。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里大吵大闹地要蛋糕,不要因为周围人的目光让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带出来,用平静的语言告诉他:“因为你的表现很差,所以妈妈不能给你买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应该对妈妈说。”慢慢地孩子就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5、做好孩子的榜样
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让抵触情绪控制自己,特别是在孩子面前。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确实毫无原因地产生抵抗行为,不要因为觉得烦而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这样做对孩子、对你自己都是很好的选择。
四、出现问题后怎么办
比如易怒、情绪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现的一种状态,但孩子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就属于不正常的现象了。因此,当发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的确发生问题时,最好的方法是及时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士的帮助,千万不能听之任之。
4,正常婴儿一个月长几斤,怎样才算正常的呢?
宝宝出生以后,家长们最关心的话题,就是宝宝成长了,衡量宝宝成长是否健康,体重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值,比如说宝宝到了几个月,应该达到多少才算正常,这些都是有一个范围可循的。所以,家长们也要牢记这些数字,这样才能够保证不会因为太胖,或者太瘦,进而影响了宝宝的发育。 一、刚出生的时候,重量在多少为宜? 医学上,对于宝宝的体重,有一个参考范围,即宝宝出生的时候,体重在2.5~4千克,都属于正常的。小于或者大于这个范围,都属于不正常的出生体重。 二、出生后30天内,体重应该怎么换算? 我们以一个出生3公斤的宝宝为例,出生一周以内,体重不会出现上升,反而会有一定程度下降,这属于正常现象,一般会在2.8~3公斤之间进行徘徊,这与出生后的适应有关。到了7天以后,差不多10天左右,体重又会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大约在3公斤。然后,在接下来的10天内,体重会以每10天0.5公斤的速度增长,超过这个范围就算不正常了。差不多快一个月的时候,体重可以达到4公斤左右。当然,这与家长们提供的营养也有很大关系。 三、一个月以后,体重又该如何换算? 宝宝满月以后,按照正常的推荐范围,最初的三个月内,宝宝的体重应该控制在每周增加0.2公斤左右,四至六个月每周控制在0.1公斤左右,到了六个月以后,体重直接控制在每周0.1公斤以下,都算是正常的。所以在此提醒广大家长们,孩子在此期间,并不是非要吃的饱饱的,才算是健康的,体重不要增长的太快了,也不要太瘦了,保持在适中的范围,才会使宝宝真正健康。
5,正常婴儿一个月长几斤,怎样才算正常的呢?
胎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他们每个阶段的发育是妈妈最关心却看不到的,为了让宝宝出生的时候是个“大胖小子”,妈妈们可谓是吃饱喝好,就等宝宝出生后能够有个健康的体魄。 那么,正常婴儿一个月长几斤,怎样才算正常吗呢? 宝宝出生时的正常体重在5-8斤,低于5斤的属于低体重而,可能会存在发育上的不完善,没法适应独立呼吸,所以出生低于5斤的宝宝很多都要进保温箱照顾;如果宝宝出生的体重在8斤以上,那就是巨大儿,巨大儿出生时可能会有低血糖情况的发生,所以需要妈妈们细心的照顾观察,但是不需要进保温箱。 等宝宝满月了,也就是一个月后,按宝宝的出生体重来算,宝宝一个月能长2斤,有的多些有的少些,相差不多都是正常的。 来看看宝宝一个月后其他的发育 1.身高 宝宝满月时比出生食的身长增加3㎝左右,由于人的感官比例作用,反而觉得宝宝并没长多少,有的只是宝宝胖了。等宝宝满2个月,也就是60天时,身高还会增加3㎝左右,有的宝宝长的快些,有的慢些,但只要宝宝精神好,都是正常的。 2.头围 男宝宝一个月时的头围约38.5㎝ 女宝宝一个月时的头围约37.6㎝ 3.胸围 男宝宝约37.9㎝,女宝宝约37㎝ 4.动作发育 从出生到2个月的宝宝,动作发育处于活跃阶段,宝宝可以做出许多不同的动作,特别精彩的是面部表情逐渐丰富,在睡眠中有时候会做出哭相,撇着小嘴好像很委屈的样子,有时候又会出现无意识的笑,逗的妈妈们可是一惊一乍的。不过,这些都是正常的,是因为宝宝的面部神经还没发育完善,宝宝自主控制不了这样神经反射。 5.听觉 经过1个月的细心照顾,宝宝对妈妈说话的声音很熟悉了,如果听到陌生的声音他会吃惊,如果声音过大他会害怕的哭起来,所以妈妈们跟宝宝对话时,声音要柔和些,对于周围环境的声音也尽量不要超过100分贝。 宝宝现在是刚满一个月,等到他们满2个月时,就能分辨出声音的方向了,能够安静的听音乐,对噪音会表现出烦躁的情感。 6.视觉 宝宝能看见活动的物体和大人的脸,将物体靠近他们眼前,他们会眨眼睛,这其实也是新生儿宝宝的一种反射。 7.感觉 一个月的宝宝,皮肤感觉能力比大人敏感很多,有时候妈妈们不注意,把头发或者其他东西弄到孩子身上,就会引起皮肤的刺激,这时候宝宝就会动来动去表情不舒服。 这时候宝宝对过热和过冷也会表现的特别敏感,但由于宝宝不会说话,只能用哭来表达,所以在宝宝哭闹时,妈妈们要先检查一遍宝宝身上,看看有没有头发丝或者蚊子咬他们,再看看衣服是否穿的太多或者太少。 以上就是1岁宝宝正常的基本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