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者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迷茫者 > 健康知识 > 正文

目录

1,发菜是什么菜

发菜是什么菜

发菜是发状念珠藻,又叫地毛、仙菜、头发藻,是念珠藻科藻类植物,藻体呈现毛发状,颜色为棕色,常常缠绕在一起形成黑团,直径约为0.5毫米,营养价值丰富,而且发菜多生长在海拔为1000米到2800米的干旱地带,可以使用藻丝繁殖。 发菜是哪种蔬菜 发菜又叫发状念珠藻、地毛、仙菜、净池菜、头发藻,其藻体呈现毛发状,颜色为棕色,常缠绕成团状,直径约为0.5毫米,而且发菜手感较为黏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质以及矿物元素,营养价值较高。 发菜的生长环境 发菜多生长在海拔为1000米到2800米的干旱、半干旱贫瘠地区,我国范围内,主要分布在宁夏、青海、陕西、内蒙古等城市,而世界范围内,发菜分布在俄罗斯、美国、索马里、法国、捷克等国家。 发菜的栽培技术 栽培发菜可以使用藻丝作为种苗,然后将其栽种在肥沃、渗透性好的偏碱性沙土中,栽种密度为每米200根,栽种完成后,要每天向土壤喷洒两次水雾,保持环境的潮湿,有利于发菜的藻丝成活。

2,什么是发菜?

发菜(拉丁学名:Nostoc flagelliforme Born. et Flah.),中文学名:发状念珠藻,是蓝藻门念珠藻目的一种藻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如中国、俄罗斯、索马里、美国等)的沙漠和贫瘠土壤中,因其色黑而细长,如人的头发而得名,可以食用。广东人取"发"(fà)的谐音"发"(fā)而写成"发菜",意为发财,广东通用简体字后,一律简化成"发",使之变为互通,在农历新年的广东菜式中更为常见。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历史记载 发菜始见载于清代李渔(1611-约1679年)《闲情偶记》,"菜有色相最奇而为《本草》、《食物志》诸书之所不载者,则西秦所产生之头发菜是也浸以滚水,拌以姜醋,其可口倍于藕丝、鹿角菜。"据传,唐宋时期,发菜已是出口物资;又一传说,汉代苏武牧羊北海滨时,以发菜充饥,此说如有据,则汉代即已食用。从汉代起,权贵们就常把发菜作为贡品奉献给皇帝食用。据说慈禧太后的菜单上,也有一道"拌发菜"。传说公元前一百年,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在北海(今甘肃省民勤县)牧羊19年,历尽千辛万苦,有"渴饮雪,饥吞旃"的记载,就是以野菜中的发菜为食。 发菜,颜色乌黑,状如发丝。明末清初戏曲理论家李渔称其为"河西物产第一"。发菜在甘肃张掖市山丹县境内分布和生长非常广泛,群众也早有食用习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商贸流通的发展,山丹发菜逐步走出山丹,享誉南北,成为山丹一珍。天然发菜具有解毒清热、理肺化痰、调理肠胃的作用,尤其具有降血压的独特功效。发菜谐音"发财",与甜食搭配烹制为佳,深受广东一带人们的喜爱。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开始,在山丹大量收购,经加工包装成为烹制佳肴、馈赠亲友的上品,也成为山丹物产的一张名片。 形态特征 发菜,藻类植物中蓝藻门念珠藻科念珠藻属中陆生藻类。细胞全体呈黑蓝色。可食用发菜贴在于荒漠植物的下面,因其形如乱发,颜色乌黑,得名"发菜"也被人称之为"地毛"。藻体毛发状,平直或弯曲,棕色,干后呈棕黑色。往往许多藻体绕结成团,最大藻团直径达0. 5米;单一藻体干燥时宽0. 3~0. 51毫米,吸水后粘滑而带弹性,直径可达1. 2毫米。藻体内的藻丝直或弯曲,许多藻丝几乎纵向平行排列在厚而有明显层理的胶质被内;单一藻丝的胶鞘薄而不明显,无色。细胞球形或略呈长球形,直径4~5(~6)微米,内含物呈蓝绿色。异形胞端生或间生,球形,直径为5~6(~7)微米,属于原核生物。 产地生境 大量产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青海、陕西等省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全年降雨量在80~250毫米之间的、母质为第三纪红土地区生长较多。 俄罗斯、蒙古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法国、美国、墨西哥、摩洛哥、索马里和阿尔及利亚等国也有。 发菜是一种能固氮的光合原核生物。它的丝状体中主要有两种细胞:一种是营养细胞,呈绿色,进行光合作用--吸收、释放、合成有机物质;另一种是异形细胞,体积较大,细胞壁较厚,颜色较淡,主要进行固氮作用--把空气中的氮气还原成氨,合成氨基酸。由于发菜能用无机碳和无机氮合成有机碳和有机氮,对改良荒漠土壤,繁衍其他生物有重要意义。发菜被誉为"开发荒漠的先锋"。 发菜是高原特有的野生陆地藻类生物,因形似人的头发而得名,纤细如发丝,俗称头发菜。青海的湟水、黄河东部流域的脑山山坡、沟壑地段和牧区草原分布较多,每年夏末秋初为发菜的盛产期,3-4月份也有生产。每当夜降春雨,晨沐朝阳之时,潮腾腾的山坡上,一团团黑如青丝,状若乱麻的东西或缠绕在草根里,或紧贴在地面上,闪着乌油油的亮光。一般在早晨和雨后,用铁丝耙或竹耙扒菜。采集后轻轻拍打,抖土块,拣其杂质,晾干后梳理成绺,即为成品。可以说,阴雨天气是发菜生长的最佳气候,湿润是发菜丰产的条件。

3,发菜是什么?

  发菜又名头发菜、发藻、大发丝、地毛、地耳筋、毛菜、仙菜、净池毛等,以多细胞藻丝体供食用。

  (一)起源与分布 发菜是一种低等藻类植物,在世界上的分布很广,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摩洛哥、索马里、阿尔及利亚、法国、俄罗斯、蒙古等都有。中国以西北部的宁夏、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陕西、河北等地分布最多。

  发菜在中国食用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即有食用记载。

  (二)营养价值与用途 发菜的营养价值很高,每千克发菜中含蛋白质200~234.1克、碳水化合物570克、粗脂肪55.9克、磷450毫克、钙25.6克、铁2克。还含有海胆酮、蓝藻叶黄素、藻蓝素和别藻蓝素等。

  发菜与"发财"谐音,由此为港澳同胞所喜爱。近年来,发菜在大陆上亦成为人人喜爱的珍奇佳肴。发菜可炒食、凉拌、汤食,以滑、柔、嫩、脆、润取胜,可做成名贵佳肴,以清香细洁、柔韧鲜美为多种蔬菜之首。

  发菜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性平,味甘淡,有平肝潜阳、清肠止痢的功效。可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凉血明目、通便利尿,可治疗佝偻病、痢疾、高血压、气管炎、鼻出血、营养不良等多种疾病。

  发菜为国际市场畅销蔬菜,是中国的传统出口商品之一。目前内销不足,出口更是供不应求。

  (三)特征特性 发菜为藻类植物中蓝藻门念珠藻科念珠藻属中陆生藻类。

  发菜的细胞为丝状体,无真正的细胞核,中间的原生质与四周不同,成为一个中心体,内含染色质粒。发菜植物体是一种不分枝或偶有2~3分枝的丝状体,呈不规则圆柱形或扁形。一条菌丝体的两端常膨大成棒状或片状,钝圆,多弯曲,自行互相交织在一起。干燥时,藻体失水干缩,呈暗黑色,如头发。湿度大时,藻体吸水膨大,黏滑,呈蓝绿色或褐色。发菜植物体可自行分裂,一般长20~30厘米,少数达40~50厘米,直径0.1厘米,扁形的为0.2厘米,少数达0.3~0.4厘米。株体爬附于荒地、草丛中,由坚实且厚的胶质鞘包围着平行排列的细胞而构成。细胞呈短筒形或近圆形,直径4~6微米。

  发菜非常耐干旱、高温、抗寒、耐瘠薄,有极强的适应性,怕长期积水。要求年平均温度3~4℃,低于3℃的地区几乎没有分布。可忍耐极端高温38~39℃,耐极端低温-36℃。发菜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可在高等植物无法生存的瘠薄土壤。岩石分化物和盐碱地上生长,发芽生长发育需要较多的钙,钙质土是发菜生长与分布的土壤条件。

  发菜在植物群落中,处于最低层,可以有效地利用低弱的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