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第一次上幼儿园,应该准备些什么?

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需要准备的及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健康准备-----在孩子入园前,要保证孩子有健康的身体。家长要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看是否需要加强或补种疫苗,这样才能让孩子与小朋友们接触时降低感染疾病的机会。 2、物质准备-----提前预备开学用品:选择一些穿脱方便又不妨碍活动的衣服如拉链式外套、松紧带的裤子等;准备一个孩子喜欢的小背包,放置孩子个人用品,如小手巾、水壶等。孩子个子小,穿戴色彩鲜艳的衣服、遮阳帽,可以引起司机及路人的注意,有利于安全。 3、环境适应准备-----家长可以抽时间带孩子到幼儿园附近参观,让孩子熟悉周围的环境,认识老师及小朋友,了解幼儿园生活。 4、心理准备-----父母提前给孩子打“预防针”,将幼儿园的有趣之处描述给孩子听,令孩子产生“向往”幼儿园的感觉。比如,上幼儿园可以认识新朋友,可以跟老师学本领,有许多的玩具,参加种种有趣的活动等等。全家人高兴地谈论上幼儿园的事,并模仿游戏、上课的情景。家长可以在家中布置一个类似活动室一角的环境,与孩子轮流扮老师和幼儿,这样能让孩子尽快融入幼儿园的环境及生活,而不会产生强烈的抗拒感。 5、自理能力锻炼-----让孩子学会简单的生活技能,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重要基础。如自己握勺子吃饭、用杯子喝水、洗手擦嘴、穿脱鞋袜及简单衣服等。另外,训练孩子学会自己上厕所,也是非常重要的。 6、调整培养作息时间-----家长可以在报名前提前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制度。在家中,家长可让孩子按幼儿园作息时间定时进餐、睡眠、游戏等等,并坚持执行,养成习惯,这样孩子比较容易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扩展资料:按照国家规定,即将上幼儿园的宝宝,在入园前必须要经过全面且仔细的检查,通过检查来确定宝宝是否适合上幼儿园,以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和发生。此外,体检表还能让教师清楚地了解宝宝的生长发育特点和健康状况,以便教师对身体差的宝宝给予更多的关照。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儿童入托、入学时,幼儿园、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及时报告,并配合疾控中心或者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补种。所以,无论是公办还是私立幼儿园、小学,都要进行这项工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幼儿园
2,宝宝第一次上幼儿园需要准备什么?注意什么?
一、心理准备: 1、带孩子去幼儿园玩耍,让他对新的环境有一定的熟悉感。可以选择早晨和下午接送的时候,幼儿园小朋友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幼儿园每学期进行的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时候。 2、告诉孩子幼儿园的生活的大概模式,比如上课、游戏、吃饭、睡觉等环节。 3、告诉孩子上幼儿园的原因。比如“小朋友长大了都要上幼儿园”,“幼儿园里可以学到许多爸爸妈妈不知道的东西”,“幼儿园里小朋友很多,你将在那里认识许多新朋友”等等。千万不要吓唬孩子“你不听话,我就送你去幼儿园,让你见不着爸爸妈妈”。 二、物品准备: 1、一般幼儿园都会配有孩子的整套卧具及小书包、水杯、毛巾等。家长们需准备幼儿的入托姓名的印刷,缝在幼儿的衣物,书包、被品上。 2、准备多几套幼儿的内衣以及幼儿的外套,以防幼儿尿湿或倒洒饭菜而弄脏衣物。 3、准备一个塑料袋,装孩子脏的衣物。 4、幼儿 一、两样喜欢的玩具。 三、幼儿的一些能力准备: 1、能听懂普通话。 2、能简单表述自己的要求。如:尿尿,大便,喝水。 3、碰到事情会向老师求助。 4、能与其它小朋友交往。 5、能自己吃饭,喝水。 四、爸爸妈妈的准备: 1、孩子上幼儿园后如没有特殊的原因,坚持每天送他去园。 2、不要想着在旁边偷看,万一让孩子看到他的情绪将更加不稳定。 3、相信老师的能力。相信孩子将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4、与老师多沟通。可以接送时交流,打电话或便条。 5、接孩子后与他谈谈今天在幼儿园的生活。及时清理他的书包。
3,孩子入园需要了解什么
孩子初入幼儿园,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第一次要和家人较长时间分离,难免会变得焦虑不安,所以父母让孩子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以防入园时手足无措。
1.多讲讲幼儿园
孩子在进幼儿园前,对这个地方可能还是一无所知,要想让他接受幼儿园,首先要让他了解幼儿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父母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幼儿园时期的经历,尽量选择一些温馨有趣的回忆,不要给孩子带来压力。但是也要实事求是地讲,不要过度夸大,否则孩子在入园后看到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好,就可能更不喜欢上幼儿园了。
2.减轻孩子对家长的依赖
孩子入园之前,需要让他适应没有家长在身边的环境,培养他的独立能力。在家里就可以制造机会让孩子独处,以减轻孩子对家长的依恋感。
3.结交新朋友
家长应该多制造机会让孩子与小朋友接触,平时可以常带孩子出门,并鼓励他积极主动和他人进行沟通。另外还应引导孩子学会和他人分享,平时可以让他邀请小伙伴们到家里做客,让他学会招待自己的小客人。
在正式学前前,不妨让孩子认识一些小伙伴,若是以后的班级里有1、2个认识的同学,可以减少孩子因陌生环境带来的不安感。
4.提前演练
父母可以根据幼儿园的时间安排表,提前在家中和孩子进行模拟演练,让孩子提前知道什么是户外活动时间、午睡时间或童谣时间,分别都该干些什么,让他提前熟悉幼儿园的生活流程。演练时还要记得告诉小孩,家长每天将他送到幼儿园门口时就该暂时告别了,可以约定好分别时的标志性话语或动作,比如抱抱、吻别。
孩子入园前的环境准备
家长可以抽时间带孩子到幼儿园附近走一走,让孩子熟悉幼儿园附近的环境。看看别的小朋友在幼儿园是怎么做游戏,提前认识小朋友和老师,让孩子入园时不会产生陌生恐怖感,甚至期待上幼儿园。
另外,还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与上幼儿园有关的图书,让孩子提前熟悉幼儿园,以缓解他对幼儿园的紧张情绪。入园前在家里也可以模拟幼儿园的生活情景,让孩子做好准备,提前进入幼儿园生活状态。
入园前作息时间的调整
一般幼儿园生活都有固定的时间安排,上学放学也都是固定的时间点。家长可以在小孩入园前先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安排,根据幼儿园的安排为孩子制定一份科学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逐渐养成固定的作息习惯,知道每个时间段具体要干什么,这样小孩入园后就不会感到不适应。
入园前生活能力的培养
孩子入园后与家中的生活会有很大差异,需要他能掌握基本的生活能力。在入园前的几个月里,父母就该帮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
1.学习自己吃饭喝水
尽管入园初老师会给宝宝喂饭,但毕竟是一对多,难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妥善照顾。所以最好在家里让孩子学会如何自己吃饭,还要吃得饱。另外,还应提前让宝宝学会自己用水杯喝水。
2.学会自己穿衣服
在入园前,妈妈可以教宝宝一些基本的穿衣技巧,如扣扣子、拉拉链、系鞋带等。幼儿园里孩子多老师少,宝宝如果只能等老师来帮忙穿衣,而自己完全都不会就很可能会着凉。
3.学会大小便
一般宝宝长到一岁半以后,家长就可以训练他自己大小便了。为了尽快帮助宝宝学会控制大小便,并且在需要大小便时能及时告诉身边的大人,家长在照顾宝宝时就要注意宝宝具体吃了什么、吃了多少。另外,家长还要帮助小朋友在入园前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4.学会表达需求
孩子幼儿园阶段表达能力可能还比较差,在熟悉的父母身边,还可以让父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到幼儿园以后,孩子表达能力差老师就可能难以会意。因此平时家长要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多和孩子说话,让他能和成人正常交流。
5.培养社交能力
小朋友走出家门进入幼儿园,也就相当于步入了一个小社会,免不了要和小朋友或老师打交道。有些孩子可能比较胆小怕生、性格内敛,家长就更要注意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